自2009年4月15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授权我馆挂牌成立“青岛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以来,我馆始终与主管部门紧密协作,积极履行救护职责。中心对误捕、受伤、搁浅或罚没的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均严格按规范实施救护、暂养及后续处置。

中心累计参与救护行动百余次,成功救护小抹香鲸、江豚、红海龟、绿海龟、玳瑁、鲸鲨、大鲵、斑海豹等十余种、百余尾(只)。同时,我馆充分发挥海洋科普资源优势,通过多途径、全方位普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并多次参加市海洋发展局执法宣传活动,取得显著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今年上半年,淡水馆成功救护大鲵2只、珍珠鳖5只。其中,大鲵等保护动物经评估后纳入馆内科普展示序列;珍珠鳖等外来入侵物种则在后场饲养池隔离饲养,确保其生存福利,严防生态风险。另接收市民捐赠的猪鼻龟一只(死亡个体),已移交展陈部制作成教学标本,在实现科研价值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资源。
综合2015-2025十年数据可见,我馆接收救护的动物种类与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包括:
1.执法协作机制完善:执法部门依法罚没的水生野生保护动物,通过规范流程移交我馆,形成“执法-救护”闭环。
2.公众意识提升: 随着科普宣传深入,市民对无证饲养保护动物的法律风险及保护意义认知提升,在需专业接收时,我馆作为指定机构成为首要选择。
3.科学放生理念普及: 市民环保素养增强,认识到随意放生的生态危害,对无力饲养的水生动物主动寻求专业机构(如我馆)帮助,避免擅自放生行为。
4.专业能力获广泛认可:依托多年积累的救护经验、完善的设施及专业团队,我馆救护工作不仅满足了本地需求,更辐射至周边地区。2024年,一位潍坊市民专程将其饲养的猪鼻龟送至我馆寻求专业救护。
下一步我馆将持续强化救护能力建设,完善救护设备设施,加强专业救护团队培养,定期开展救护技能培训,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提供更坚实的专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