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10点,随着直播画面的亮起,青岛水族馆全国科普月的首场海洋科普网络直播 ——《你好!南极鱼类》正式拉开帷幕。这场直播不仅是青岛水族馆长期坚持海洋科普工作的又一精彩呈现,更是在全国科普月的重要节点,为广大观众送上的一份海洋知识大礼。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深远海与极地渔业研究中心的李建超副教授作为本次直播的主讲嘉宾,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启了南极鱼类的探秘之旅。他首先抛出几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南极的鱼类会被冻成 “冰棍” 吗?它们如何在极端低温下生存繁衍?这些问题瞬间抓住了观众的心,直播间的互动弹幕不断滚动。
在接下来的直播中,李建超副教授详细介绍了南极鱼类的独特生理特征。原来,南极鱼类的血液中含有特殊的抗冻蛋白,这是它们在极寒海水中生存的 “秘密武器”。这些抗冻蛋白就像一个个微小的 “防冻卫士”,降低了血液的冰点,使鱼类不会被冰冷的海水冻结。此外,南极鱼类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也与普通鱼类大不相同,它们的进化适应了南极严苛的生态环境,例如部分鱼类的眼睛进化出了特殊的感光细胞,以适应南极漫长的极夜和微弱的光线。
李建超副教授还分享了自己搭乘 “雪龙 2 号” 参加中国第 37 次和第 41 次南极科考的亲身经历。那些在南极冰原上与企鹅、海豹等动物的邂逅,以及科考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极地科考的艰辛与荣耀。
在直播过程中,观众们积极提问,从南极鱼类的食物来源,到它们的迁徙路线,问题五花八门。李建超副教授耐心地一一解答,直播间的气氛十分热烈。最终,这场直播吸引了 10.76 万人次在线观看。
青岛水族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科普月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直播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青岛水族馆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邀请更多权威专家,围绕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科技等多个主题,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普直播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热爱海洋,共同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