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地

走近蛟龙号 走向探索深海装备先行

    2016年61日,由中宣部发起、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走进央企•创新组歌”系列活动第七篇章在厦门奏响,十八家主流媒体记者一道登上刚刚完成2016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从西北太平洋返航抵达厦门的“向阳红09”号工作母船,近距离参观并亲身进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与蛟龙号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座谈围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展开,重点介绍“蛟龙”号科技创新技术亮点,以及在海洋开发、海洋科考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蛟龙号副总设计师胡震讲述了“蛟龙”号转入应用后取得的成果,特别是今年科考航次表现出的优异性能、取得的成果。杨申申作为“蛟龙”号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从年轻科技人员的角度讲述,伴随我国深潜器技术发展,年轻一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现创新理念的传承。

 

 

 

附: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国际海底区域总面积为2.517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49%。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已探明的锰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的储量都远远超过了陆地,浩瀚的海洋里有数不清的秘密和宝藏等待着人类去发现。

 

    深海载人潜水器是运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各种电子装置、特种设备快速精确地到达各种深海复杂环境,进行高效勘探、科学考察和海底作业的装备,是和平开发与利用深海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海洋资源勘探开发甚至海洋权益维护能力和科技水平。

 

    作为展现我国深海高技术发展的标志性工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设计之初,就肩负着重要的海洋开发和调查使命。蛟龙号的研制带动了国内深海装备领域新材料、新装备的应用发展,浮力材料、深水电机、水密接插件、高压海水泵、机械手、水下灯和摄像机等的国产化又为我国深海装备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20126月,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承载着祖国和人民重托,由中船重工七〇二所牵头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正不断向着7000米深度大关发起冲击,7020米、7062米,蛟龙号一次次刷新了世界载人深潜新记录。624日,“蛟龙号”三名潜航员与“天宫一号”三名航天员成功实现“海天对话”。

友情链接:

管理入口 | 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自然博协水族馆专业委员会 | 青岛新闻网 | 青岛海底世界 | 山东省科技馆

地址:中国山东省青岛市莱阳路2号 邮编:266003
电话:0532-82868088            
版权所有:    青岛水族馆      鲁ICP备17038802号-2